药明康德近期发布三季度财报,业绩依旧十分亮眼。
2025年前三个季度,药明康德整体营业收入328.6亿元,同比增加18.6%,净利润和现金流增速则更是迅猛,其中前三季度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105.4亿元,增速高达43.4%;经营现金流达到108.7亿元,同比增长了35.0%。
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9月底,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598.8亿元,同比大增41.2%,已经直逼600亿“大关”,后劲十足。

一年内第二次调高业绩指引更是足见信心。药明康德表示,公司预计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增速从13-17%上调至17-18%,公司整体收入从425-435亿元上调至435-440亿元。随着业务增长、效率提升以及考虑到工程付款时间性差异,预计2025年自由现金流从50-60亿上调至80-85亿元。
每个人都想追求健康长寿,新药研发的需求当然长期存在,但能抓住的只有少数。药明康德从不讳言,其目前的发展是得益于紧抓客户需求、业务模式和管理执行的确定性。其中, CRDMO商业模式就像一个“漏斗”,覆盖从前端新药发现与研究(R),到工艺开发(D),再到商业化生产(M)的新药开发全流程,让创新药物分子从顶上的R端源源不断地流向D端,再至下方M端,逐级转化沉淀。
对于前沿的创新理念,这一模式能从R端就及早捕捉,D和M端则能提早做好储备,多肽产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当全球肥胖趋势蔓延,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愈发强烈,减重降糖药GLP-1问世后迅速成为重磅药物,直到现在都“风口”正劲,并在阿尔兹海默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其他多种疾病治疗上展现潜力。
而据公开信息,药明康德早在2011年就布局了多肽研究和测试能力;2018年整合并推出新分子业务板块WuXi TIDES,专注于提供寡核苷酸、多肽及相关化学偶联物的“端到端”CRDMO服务。今年前三季度,TIDES业务收入达到78.4亿元,同比大增121.1%,截至9月底,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7.1%。
小分子方面,药明康德的CRDMO管线也高效转化,哪怕现在的分子已经越来越复杂,其依旧在12个月里成功合成并交付出超过43万个新化合物,2025年前三季度帮助250个分子完成R到D的转化,截至9月,管线中有80个分子进入商业化阶段,同比提升了18%。
由此,药明康德早已成为GLP-1领域不可或缺的“赋能者”——在今年9月举办的投资者开放日活动上,药明康德披露,全球有近百款GLP-1激动剂处于临床在研阶段或业已上市,其中23款由药明康德化学业务平台支持,包括11款多肽类候选药物和11款小分子候选药物。
与前瞻洞察相匹配的还有下游的建设速度,比如产能爬坡。根据其投资者日披露的数据,从车间启用到全面投产,药明康德已经将这一时间从2017年的22.6个月大幅压缩到了2024年的2.4个月,爬坡时间缩短至1/9,显著的规模效应让产能爬坡像个越转越快的“飞轮”。
此次三季报披露,药明康德已经提前完成泰兴多肽产能建设,原本披露要到年底才能实现的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超100,000L的目标,9月就已经达成。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预计2025年底也将超过4,000kL。
而值得相信的是,不管今天是GLP-1还是其他药物成为产业重磅,药明康德的CRDMO管线都可以尽早将其“锁定”,下游的储备也会快速跟进。独特的模式、超强的执行力,药明康德大有可能已经进入强者恒强的阵营。
✽本文资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或采购等决策建议(承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