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不断深化,与养老保险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其中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均在2015年出台,养老保险改革正式步入快车道。
5月6日,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养老保险专业委员会、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养老险”) 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养老金投资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论坛对养老金投资的政策研究、产品创新及未来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王治超、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徐玉长、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经理叶国标、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杜永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等业内专家、学者及上百位大型企业相关负责人参会。
养老金投资利国利民
会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指出,十八大后,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养老保障体制顶层设计稳步开展,相关政策也不断出台。养老金投资无疑是最吸引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政策内容。一方面,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实实在在关系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养老金规模庞大,且具有长期性,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广泛参与投资,可以形成社会稳定的安全阀,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养老金投资可谓利国利民。
2015年8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正式颁布;2016年3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正式颁布,包括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全国社保基金在内的各类养老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已经不存在政策障碍。
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王治超则表示,要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养老保障,需要重新回顾“养老”概念,尤其是中国文明几千年以来“老有所养、老有所终”的价值追求。
王治超指出,“代际转移”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是支持一个家族及国家经济的基础来源。当前各级政府和专家如此关注和研究“老龄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养老资金的投资要在明确养老价值观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基金特点,注重长期资金安全运作。监管部门也将继续支持养老行业长期发展,和国家长远建设规划紧密结合,持续推进中国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
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副总经理张凤明也表达了对我国养老金市场发展前景的期许。张凤明表示,在国家发展的新形势下,养老行业面临新的挑战,承担着保障社会稳定、满足社会投资需求的重任。由专业的投资机构来运作养老资金,以求长期投资收益。以平安养老保险公司为代表的专业机构,为国家养老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充分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养老险公司强化专业投资管理能力
虽然当前保险行业在参与养老金投资管理方面仍处于初期阶段,但专业的养老保险公司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五家养老险公司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行业内,已成为业内翘楚。根据人社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五家养老险公司受托管理规模合计达到4169.83亿元,在十家受托人中占比72.7%。四家养老险公司和三家保险资管公司投资管理规模合计达到4790.7亿元,在二十家投资管理人中占比达到51.7%。
平安养老险作为国内企业年金管理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始终秉承专业创造价值的理念,坚持对养老事业发展的热爱,持续优化企业年金受托和投资管理,为年金保值增值做出了积极贡献。公司董事长兼CEO杜永茂透露,经过十年的发展,平安养老险已经走上一条专业经营、创新发展的道路。截至2015年底,公司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规模1272亿,投资管理规模1326亿,在国内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中保持领先。根据保监会公布的业务统计数据(含保险、年金、资产类业务等),公司2015年销售总规模达1800亿,按规模总量进入保险行业前八大公司,获评亚洲最佳养老险公司。
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在于坚持“稳中求进、赢在持续”的投资理念。2012-2015年,公司单一计划投资业绩是市场上连续四年超越三年定存款利率的6家投资管理人之一,也是唯一达到这个目标的养老险公司。2015年在市场大幅波动的环境下,公司整体投资收益仍达10.36%,高于市场0.48个百分点;权益类单一计划收益率12.11%,高于市场1.61个百分点,稳居市场第六。其次,坚持强化自身投资能力建设,配置最强的高管团队,打造过百人的投资团队。第三,坚持走集约化投资道路,不仅注重中小企业年金计划建立,大力发展前端集合计划;而且公司还注重养老金产品开发和创新,强化后端养老金产品发展。最后,坚持受托资产配置和投资监督能力建设,助力业绩提升。数据显示,平安受托下2007-2015年客户平均投资业绩13.4%,高于市场2.1个百分点。
积极推动养老金投资创新发展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胡继晔,美国先锋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林晓东,国信证券首席证券分析师董德志,国泰君安策略团队负责人、首席策略分析师乔永远,平安创投管理合伙人张江等业内专家及学者对养老金行业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针对2016年企业年金投资策略,平安养老险投资总监王承炜分析认为,企业年金投资要有充分的分散度,年金投资领域虽然有所扩大,但是依然还有改善的空间。因此需要充分发挥长期资金的优势,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平安的组合会尽量分散化投资,积极探索新的领域,提高组合的有效性;其次,要资产配置均衡化。具体投资策略上,核心关注利率、信用和增长等要点。
谈到企业年金投资的探索与创新时,平安养老险年金总监李连仁指出,与国际上成熟的养老金投资相比,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风险偏好总体偏低,委托人风险需求与收益需求不匹配,也无法体现员工差异化的风险收益偏好。未来也可以进一步引入风险平价配置模型(Risk Parity),并逐步尝试个人投资选择权。对此,平安养老险在这方面已经做好准备,“E企赢”、“好福利”分别为企业人事和员工提供了网络端和移动端应用平台,实现企业年金管理的移动化和自动化。
养老险行业将迎来新发展机遇
专家指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公司来说,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更深入地参与养老金投资管理,推动养老保障事业发展。
对此,杜永茂指出,随着国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运作即将落地,基本养老金结余即将市场化投资运作,养老第三支柱政策将择机出台,养老险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平安养老险将全面投身于中国养老保障三个支柱建设,在监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为中国养老保障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让客户放心,让监管满意,让市场认同的专业养老资产管理机构。
的确,未来,中国商业保险公司将在养老市场上承担重要责任,充分发挥在资产配置、专业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平安养老险总经理高菁表示,“作为行业中的开拓者,平安养老险立足长远,提前布局,标杆国际一流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以专业的投资能力来实现多方共赢。”
“玻璃纤维强化聚酰胺66制超轻踏板托架”荣获2018年度“Altair Enlighten Award”
✽本文资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或采购等决策建议(承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