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南京正式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8月17日,南京市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暨国家“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政策发布会。会上,市工信局就《关于促进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进行了解读。
力争到2026年实现全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全域开放,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实现年营收总额超3000亿元,对重点路口进行智能化改造交通信号机联网率超97%,建设统一架构的城市级云控平台搭建50个以上示范应用场景……为打造全国领先的“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创新、终端推广和示范运营三大标杆,南京将重点实施以下六大工程。
实施示范应用开放工程
分阶段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区域开放。到2024年底,秦淮区、建邺区、栖霞区、江宁开发区、溧水开发区5个核心示范应用区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示范应用全域开放;到2025年底,扩展至江北新区、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溧水区,推动9个行政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全域开放;到2026年底,实现南京全域开放。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全市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分级分类对重点路口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动实现道路通信设施、视频监控设备、交通信号灯等智能互联;在中心城区及全市重点路口加密部署路侧单元(RSU)、边缘计算系统(MEC)以及其他路侧感知、计算、通信设备。建设市级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平台,按照“物理分散 逻辑统一 分层解耦 跨域共享”原则,推进“中心云+区域云+边缘云”三级架构的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建设,推动构建市—区两级平台管理模式,支撑智慧出行服务、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监管监控等丰富的数据应用服务。
实施应用场景示范工程
打造公共领域示范应用场景。有序开放城市道路、旅游景区、车站、机场、港口、园区、隧道等作为智能网联车辆示范应用场景,推动出行、物流等领域提升运营效率、增强车辆运行安全。包括:智慧公交、智慧停车、智慧物流、智慧出行、低速配送等场景。
实施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攻关和应用。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领域研发,围绕感知决策算法、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加快突破车规级芯片和传感器、智能座舱、车载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算法、汽车线控系统、路侧感知、边缘计算和车路协同算法等核心技术。探索高精度地图安全应用。开展北斗高精度位置导航服务的应用试点工作,研究高精度地图采集、编制、存储、传输、发布等环节中车、网、云、人多端安全合规技术方案。提升公共领域车辆C-V2X装载率。着力推进公共领域新增和存量车辆C-V2X车载终端搭载,推动形成车辆与周边环境和网络的全方位通信。
实施产业集聚壮大工程
优化全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围绕秦淮区智慧交通产业集聚区、江宁开发区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建邺区智慧公交及无人驾驶产业集聚区、溧水开发区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低速无人轮式设备产业集聚区、雨花台区智能网联汽车软件集聚区,积极打造五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集聚区。推动整车企业智能化转型。鼓励整车生产企业加快L3自动驾驶及以上级别车型开发和产业化,推动量产车型搭载C-V2X车载终端,实现与市级云控平台互联互通。招引培育一批关键环节企业。积极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持续提升我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竞争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品牌活动。支持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协会建设,联合国内外行业组织、智库、龙头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论坛、技术验证、展览、赛事等活动,搭建高水平的产业合作交流平台。
实施产业生态优化工程
完善标准和测试评价体系建设与应用。采用“车路云一体化”国家、行业共性标准进行试点建设,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加快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等标准的研究。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积极引进、培育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智能网联汽车检测机构,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检测、认证体系建设,支持搭建整车及零部件检测检验、车路协同、场景仿真、感知数据、网络信息安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跨域身份互认体系。接入国家级车联网安全信任根管理平台,建立基于可信任根证书列表的跨域互信互认机制以及跨部门数字证书互认体系,支持跨车型、跨城市互联互认互通。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体系。建立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上路安全监管体系,落实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行驶主体责任。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测试及应用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制度。
为落实《关于促进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南京将同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包括打造全域开放的城市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场景、开设智能网联汽车“一站式”服务窗口、支持举办智能网联汽车各类活动等相关内容。风口已至,南京必将大有作为。
✽本文资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或采购等决策建议(承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