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产险三明中心支公司:“移动照相馆”纪实留影  定格烟火美好时光

公益 每日财经网

9月13日,平安产险三明中心支公司泰宁营销服务部“银发摄影队”带着单反深入下渠乡交洋村,用镜头记录田间地头的银发人生。这支由摄影爱好者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将流动的“乡村照相馆”搬进农家院落,为村里的老人留下充满泥土芬芳的生活影像。

“冯奶奶,您把下巴再略抬一抬,那束光线正好打过来,特别漂亮!”在稻田的沟渠边,志愿者们用自然光为老人勾勒轮廓,拍摄了一组自然生动的写真。看着镜头里的自己,冯奶奶眼角的皱纹里漾开笑意:“这照片比城里影楼拍得自然,连稻田都成了背景!”

区别于传统影楼摆拍,志愿者采用“沉浸式跟拍”手法,注重捕捉老人自然的生活状态:在菜畦间抓拍老人劳作的剪影,在晒谷场定格祖孙嬉戏的瞬间。镜头里的他们,每一张都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杨大伯在自家菜园里拍下“采摘日常”主题照时感慨:“平时都没有好好拍过照片,现在想留些纪念,也让儿孙们看看,爷爷老了也是很有精神的!”

“很多老人一辈子弯腰耕作,却没机会看见自己劳动的模样。”这天,平安产险志愿者们摁下的快门声与稻香交织,劳动与影像共鸣。那些曾被岁月磨出老茧的双手,终于在镜头里绽放出土地馈赠的温柔光芒。

除了现场拍摄,志愿者还收集了老人家中的破损老照片,带到照相馆进行加塑处理,避免二次损坏。同时,每一位被拍摄的老人还获赠的一份精美的“记忆礼盒”:一张手工装裱的实体照片、一个刻录影像的U盘、一份可传承的“数字乡愁”。

“很多爷爷奶奶的人生故事,都藏在没拍过的照片里。移动照相馆就是连接代际记忆的桥梁。”平安产险三明中心支公司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持续关注银发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老物件+新科技”的创意组合,让温情服务真正触达乡村末梢。(王丽华)

✽本文资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或采购等决策建议(承兑)。